科學也是一樣的。經過幾百/千年的歷史,科學還是會繼續走下去。但科學實在跨越太多空間與時間,如果沒有共通的語言,不同時空中每個人討論的科學,也只會變成雞同鴨講的景況。基本假設和專有名詞和其嚴格的定義,幫助科學家們能夠在不同時空中對話。如果沒有明確定義牛頓這個基本單位,那不知道的人還會奇怪為什麼這位古人的名字會一直出現在這些計算式中。基本假設更是確保讓科學家們能夠延著同一條路走下去。如果有人不同意該學科的基本假設,就早早另外訂自己的基本假設,開啟另一塊討論的範圍。基本假設就像維基的框架,如果你不喜歡用他的格式,也只能自討沒趣摸摸鼻子走人,因為來硬的只會被人家改掉或刪掉。有了基本假設,科學才能"穩定累積了很多很有用的東西 "(拾了人牙慧)。
我有覺得從一些科普的媒體,可以感受到科學的一些淺移默化。譬如說Discovery的Mythbuster,雖然有時候是用一些誇張的,重現場景的方式去驗證流言,但大多的時候,mythbusters還是相當理性的去用科學的方式檢視流言。他們不會明講"操作型定義"是什麼,但是在討論驗證的方式時,都會提到"......才能算......",我覺得這樣應該就算對驗證流言的內容下操作型定義了吧。
默默的沒有辦法豐富這一次的回饋,不過本來有要談論某件事情而畫了張解釋圖,個人覺得相當的有趣,所以默默的把它留在這邊供大家欣賞。

請注意:雖然在下面寫了小小的go Depp go,但我並不是瘋狂的影迷超愛他。
2 則留言:
終算知道這個網誌是誰的:)
還有,最後那一個圖是不是有很深的寓意?
有考倒老師的感覺
還不錯
最後面那個圖沒有很深的寓意
只是個人覺得既然畫出來了就不要辜負他存在的價值,給它露面的機會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