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Home alone with HBO

  沒有人不喜歡看電影。就算不喜歡看電影的人,也會用某一種方式去接受它。那為什麼還要拿電影來說嘴呢?

  我想每個人與電影的關係是獨特的。從喜歡的電影類型、喜歡的演員或導演、喜歡的看電影的場所、電影的同伴;這些不同,讓每個人對同一部電影的體驗都是自己的一個故事。我覺得胡元看電影的故事中,唯一值得一書的是,我都在家裡看第四台。

  對對,我知道你會說,第四台的電影被剪過了,或是家裡的影音設備怎樣都比不過電影院,中間有廣告,可能還有其他人要跟你搶電視等等等等。這些壞處我都知道並且經歷過。但這種行為有個最大的理由:我是挑食王。愛情片不看,「聽起來」老套的恐怖電影不看,搞笑片也不怎麼喜歡,某演員看不爽他很久了,片名看起來太聳動,片名看起來太不聳動......這些惱人的偏見,在家中完全不會出現。你不知道你下一台播的會是什麼電影,而且在還沒有搞清楚頭緒前,你永遠都會有一定的好奇心。胡媽媽的原則是,給每部電影五分鐘的機會。由於很多的五分鐘,我看了許多雖然不是強檔(有些連院線都沒上),但頗值得一看的電影。最好的例子,就是之前在HBO看到一部電影的預告,其中出現了一個不確定其種族,扮相逗趣的小男孩,穿著大概是從媽媽那邊偷來的bra;這種情節,怎樣都會讓人想到美國派或之類的電影。但隔一天在HBO看到那部電影(
Rocket Science,2007),卻發現劇情非常溫馨、不落俗套、而且有自己的幽默。那個預告片使我對它原先的印象,便是建構在這詭異的橋段裡。但實際上,這部電影裡當然不只有我從預告片裡所得知的內容。It's much more than that。

  放假時,我最喜歡睡到十一點,起來邊吃午飯邊看看HBO之類的電影台在演什麼。我曾經看過Shaun of the Dead及其續集Hot Fuzz(兩者都是笑點不低的英國喜劇)、Napoleon Dynamite(只能用怪胎片來形容,但十分對我胃口)、沒趕上那個時代的蝙蝠俠以及零零七、老泰山,更不用說一些我已經忘記名稱的老片。我不敢說我是個電影痴,對電影我也沒有什麼精準的眼光。我不敢說我耐著一兩個小時看完的電影一定值得一看,但我敢確定的是,在看電影的當下,我可是全心全意的被娛樂了,而這不是電影被拍出來的一個理由嗎?對啊我仍然上電影院。的確聲光效果逃避世俗不用等不用被打擾,但我還是覺得,在目前為止短短的看電影生涯裡,最讓人回味的反而都是在家裡看的。不受影評、觀後感、地雷等影響,在家看電影之前,我毫無準備的把自己放在電影的世界裡,等著別人來跟我說故事。

附記:在電視台看電影通常都不會知道電影的名稱,所以看完如果記得的話都會去查節目表。查完節目表後通常都會去IMDbRotten Tomatoes看看電影的相關資料。前者會看看演員名單、和最重要的台詞節錄Quotes(ex. Memorable quotes forThe Dark Knight),可以讓你模仿演員的語調,自己在家裡重複重點台詞,再次回味電影中的一切。極為重要的一點是,有時候自己有限的英文能力其實能對台詞有更深一層的了解,無奈演員一溜煙的就把它講完。此時再一次的細看原文,一定會得到更多、更深一層的理解。另一個Rotten Tomatoes主要可以讓自己嘗試看英文的影評。以前暑假替自己派的無聊暑假作業就是一天看一篇以增進英文能力,但由於自己的怠惰而,嗯,怠惰了。

1 則留言:

豐腴飽滿大牡丹 提到...

嗯,得補充一個點。
在電視上看電影總會碰到從中間開始看、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本人一個不是全盤通用但是講出來很好笑的方法,就是立刻尋找所有出現的腳色,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對於某些電影這種方法還真是奇效,但其實我也不確定到底是電影本質就容易懂,或是這個方法實在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