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喔我弱小的膽

喔,愛情。在Richard的身上,逆時間流而上旅途疲憊,加上失去Elise的悲痛,導致了他的死亡。本人貪生怕死,不禁咒罵起當初年邁的Elise為何要闖入Richard的生活,讓這一連串的悲劇在時空中一再的重演。


但我似乎忽略了他們倆人確認彼此相愛時的那份感動。似曾相識,切合主題且個人認為最經典的一幕,就是Elise在拍那讓Richard一見鍾情的照片。為什麼在破舊的旅館歷史展示廳內,會因為一張無名的照片就這樣愛上那個女人;就算這個女人多麼的美麗,Richard衝動的感情在電影裡面看來仍然非常的誇張。但回到1912年,前面瘋狂的舉動便不證自明-就因為在那張照片裡,Elise看的是Richard,或許是這樣才讓他這麼迷戀照片中的女人。講到這裡鬼就打了牆起來,所以不如將這生生不息的愛情做成關係圖,讓我們一起迷失在其中。




就因為迷失在其中,我放任自己沉浸在電影裡、隨著劇情往下走而不去多做思考。所以在靜待工作人員名單跑完的同時,才驚覺Elise賠上了自己大半的人生來懷念用一種很驚人的退場方式離去的愛人。再回去找Richard,就變得好像是母親放任自己的女兒重蹈年輕時的覆轍一樣。的確,Elise不知道Richard用跟驚人的退場方式同樣誇張的方式猝死。她只知道她跟神秘客相處了短短兩天,卻花了她一世的時間去尋找。


但我只是想說,在1972年的慶功宴上,如果我是Elise,我會默默的請他在懷錶上面簽名,然後做些失戀的人該做的事。眾所皆知我的紫紫保溫瓶因本人愚蠢的緣故而遺失了,紫紫杯可愛簡單又實用,沒有它的日子只能讓我緊抓著我丟失它的痛苦不放。但其實在買之前我就有想過丟失的可能性,且預知不見的時候我一定會叫爸叫母的跟別人哭訴,想盡辦法的把憤恨的情緒傳染給每個倒楣知道我弄丟水壺的人。結論是:如果當初沒有父親在旁邊大力推薦保溫瓶的好處,我一定會以「反正最後一定會不見」的理由,拒絕將它帶回家。


不倫不類不浪漫的比喻完,要進入正題了。


我想你的問題會是:那男人呢?


理性。用事實築一層厚厚高高的圍牆。反正我也只認識Richard指甲屑屑一樣多的時間,天曉得他是怎麼樣的人。(翻白眼)你不知道匆促交往/結婚最後分手的機率有x%這麼高嗎?搞不好他有腳臭,搞不好他有香港腳!結果會是你也不知道你到底是愛這個神秘客還是恨被你加諸許多特質的討厭鬼。又,反正你也分不清楚,那就別忙了。人生有限,或許無解的題目存在的目的就是無解;所以就問1972年Richard手邊有沒有俗氣的麥克筆吧!有的話就請他簽個名,不必像電影裡面坐在硬梆梆的搖椅上。你可以握著懷錶,像個嬰兒般的好好睡一覺,起來繼續面對僅存的人生。


另一個結論是,如果讓我來當女主角,不但不能從邊緣途徑吸引到人,連中央途徑也哭哭的弱斃了。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總有一天我們都要從人生畢業

畢業生異鄉人猜火車鬥陣俱樂部。後三者是我在看畢業生的過程中,在我有限的記憶資料庫裡的搜尋結果。But why?

在電影的剛開始,甚至在Mrs. Robinson勾引Ben前,Ben 表現出來的一直是不積極,徬徨,而進一步的冷漠,連第一次的性經驗都是對方主動勾引他而來的。異鄉人通篇討論的是好嚴肅的存在之虛無。或許電影主題不在於此,但Ben表現出來的徬徨(尤其是在一位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身上),與週遭世界的疏離-如對電影剛開始party的客人有禮貌的說不,謝謝-卻跟異鄉人的主角穆梭相似。

依照電影的年代推算,主角應屬於嬰兒潮時代。不同於上一代經過Great Depression或是World War II的折磨,這些baby boomers得到了更多物質和精神上的「愛」。但這些良好的生活條件並沒有讓Ben好過,反而讓他失去的生活的重心。猜火車的人物們可能也經歷過Ben 的情緒,放棄了「選擇」,最後決定以吸毒來逃避這個世界。以Ben的能力來看,他實在有太多的選擇,但不,他就是不知道該拿這些選擇怎麼辦。鬥陣俱樂部裡的ikea boy(主角)也面臨了相同的精神窘境,只好在單身公寓裡,翻著ikea的目錄決定或許每半年更改一次的家具,但從來也不想要去找個人來陪,只想養隻狗,取名叫跟班。

Ben跟Elaine的關係一開始也是受Mrs. Robinson所主導;無論是愛或是忌妒,Mrs. Robinson不希望他們有任何的接觸。但狠狠傷了Elaine的心後,Ben發現這是在虛度的21個年頭中,頭一次的想要追尋的目標。他第一次想要與人接觸,不是因為原始的性慾,就算知道Elaine對那段不倫戀不諒解,他還是一路追到了柏克萊,追到了婚禮,就是要「和她結婚」。兩人將百位的婚禮賓客鎖在教堂內,衝上離開的第一班巴士。

But what's next?

Ben和Elaine最後也在想。電影結束前的畫面,竟然是兩人表情冷漠的坐在巴士的最後一排,沒有彼此互訴情曲。如果加上經前憂鬱肯定要大哭一番。我們被茫然的目標所迷惑了。Ben以為這是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但或許還是被Mrs. Robinson所操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替自己立下目標,達成以後,又用另一個目標欺瞞自己。我有好多事、好多目標等著我,你說我充不充實。這會不會是退休以後有這麼多的人得了憂鬱症的原因-活著不為了活著,只為了填補人生。我想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有這種迷惘的時候,但更多的人用另一個目標繼續維持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不陷入像Ben的crisis之中,然後準備死掉。


總有一天,我們都要從人生畢業。誰都不希望死前閃過的記憶片段,太沒有個人特色,以致於沒有辦法證明是你,走過人生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