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異鄉人、猜火車、鬥陣俱樂部。後三者是我在看畢業生的過程中,在我有限的記憶資料庫裡的搜尋結果。But why?
在電影的剛開始,甚至在Mrs. Robinson勾引Ben前,Ben 表現出來的一直是不積極,徬徨,而進一步的冷漠,連第一次的性經驗都是對方主動勾引他而來的。異鄉人通篇討論的是好嚴肅的存在之虛無。或許電影主題不在於此,但Ben表現出來的徬徨(尤其是在一位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身上),與週遭世界的疏離-如對電影剛開始party的客人有禮貌的說不,謝謝-卻跟異鄉人的主角穆梭相似。
依照電影的年代推算,主角應屬於嬰兒潮時代。不同於上一代經過Great Depression或是World War II的折磨,這些baby boomers得到了更多物質和精神上的「愛」。但這些良好的生活條件並沒有讓Ben好過,反而讓他失去的生活的重心。猜火車的人物們可能也經歷過Ben 的情緒,放棄了「選擇」,最後決定以吸毒來逃避這個世界。以Ben的能力來看,他實在有太多的選擇,但不,他就是不知道該拿這些選擇怎麼辦。鬥陣俱樂部裡的ikea boy(主角)也面臨了相同的精神窘境,只好在單身公寓裡,翻著ikea的目錄決定或許每半年更改一次的家具,但從來也不想要去找個人來陪,只想養隻狗,取名叫跟班。
Ben跟Elaine的關係一開始也是受Mrs. Robinson所主導;無論是愛或是忌妒,Mrs. Robinson不希望他們有任何的接觸。但狠狠傷了Elaine的心後,Ben發現這是在虛度的21個年頭中,頭一次的想要追尋的目標。他第一次想要與人接觸,不是因為原始的性慾,就算知道Elaine對那段不倫戀不諒解,他還是一路追到了柏克萊,追到了婚禮,就是要「和她結婚」。兩人將百位的婚禮賓客鎖在教堂內,衝上離開的第一班巴士。
But what's next?
Ben和Elaine最後也在想。電影結束前的畫面,竟然是兩人表情冷漠的坐在巴士的最後一排,沒有彼此互訴情曲。如果加上經前憂鬱肯定要大哭一番。我們被茫然的目標所迷惑了。Ben以為這是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但或許還是被Mrs. Robinson所操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替自己立下目標,達成以後,又用另一個目標欺瞞自己。我有好多事、好多目標等著我,你說我充不充實。這會不會是退休以後有這麼多的人得了憂鬱症的原因-活著不為了活著,只為了填補人生。我想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有這種迷惘的時候,但更多的人用另一個目標繼續維持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不陷入像Ben的crisis之中,然後準備死掉。
總有一天,我們都要從人生畢業。誰都不希望死前閃過的記憶片段,太沒有個人特色,以致於沒有辦法證明是你,走過人生一回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